查理芒格为什么长寿,查理芒格最著名的十句话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学巴菲特?
因为你身边没有像巴菲特一样的好友兼军师:查理·芒格。
没有芒格,巴菲特可能现在还只是一个别人眼里只会说大话的狂妄老头。
甚至连巴菲特自己都说,芒格对他的影响非常之深:
“……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很多。”
究竟是什么人,能让一向自视清高的股神巴菲特肯低下骄傲的头颅,承认自己年轻时的投资行为“像猩猩”?
究竟是什么人,在被冠以“巴菲特的右手”之称后,以全球财富榜千名之后的低调作风,让一众投资人躺在沙发上就能享受分分钟来钱的快乐?
1924年元旦,查理·托马斯·芒格在美国中部的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出生。小芒格6岁的时,就展现出了擅于经营的一面。那时候,芒格喜欢饲养仓鼠,他经常会拿一些自己的普通仓鼠和同龄人交换,用2、3只换来对方一只更大、毛色更少见的仓鼠。因为他的仓鼠个头大、毛色又稀有,很快,芒格便成了镇子里公认的“仓鼠王”,仓鼠卖掉后他更是赚了不少钱。
毫无例外,这些最初的“仓鼠交易”为他未来的股票投资打下了基础。因为那时,芒格已经学会如何用最少“本金”的换来自己未来最好、最有潜力的“筹码”。等到了年龄,芒格不得不和自己心爱的仓鼠告别,去当地的邓迪小学读书。老师们至今还记得,当时的芒格就是个聪明的小孩:“他会把内容记在脑子里,用学到的知识来提问和质疑一切他感到好奇或者不认同的事情。”老师们在采访中说。为了买更多的书来看,芒格在学习之余也会在镇上打些零工。
▲芒格与巴菲特旧照
而在商店打零工的经历,让芒格第一次和巴菲特有了交集。当时芒格在相隔6个街区外、巴菲特祖父开的一家名为“巴菲特父子商店”的高档杂货店工作。巴菲特的祖父恩尼斯特是个严厉而又苛刻的老头。他要求来上班的年轻人必须上满12个小时,期间不能吃东西、也不能休息,下班时拿走1美元8分钱,剩下的2分钱还得上缴。这段辛苦的打工的经历深深影响了芒格,这让他在日后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他直言不讳道:“这个打工对于我来说也许是一次理想的从商入门教育,因为这让我放弃了之前做工人或者花匠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它迫使我向更高的地方看,去寻找更轻松的职业。”虽然在巴菲特祖父的商店打工,但是因为时间岔开的缘故,巴菲特和芒格两人并没能直接见成面。不过这并不碍于在经过几十年后,二人第一次见上面找到了共同的话题:他们一起谈论了在商店打工的趣事,并吐槽巴菲特的祖父的严苛,让这场横跨多年的见面“一见如故”。
17岁时,芒格考上了密歇根大学,主修数学。可还没等他没读完大二,就不得不因二战而应美国政府要求被迫入伍服役。他入伍时正是冬天,晚上大雪皑皑,早上迎寒风跑步训练,甚至还要在雪地里徒手倒立行走,这让体能较差的芒格苦不堪言。不过芒格挺会苦中作乐,晚上睡觉前,他勾画了自己梦想的蓝图:他希望以后能有一堆孩子,有一栋足够大的房子,而房子里放着足够的书,他能有足够的财富过上自由的生活。
▲芒格穿军装旧照
好在这种苦日子没持续太久。新兵训练结束后,芒格就被安排到加州理工学习专攻热力学和气象学,美国政府希望他能被培养成一名气象学家。显然,醉心于数学和物理的芒格对于成为气象学家这件事没什么兴趣。日后再回忆这段经历是,芒格自己都说,“如果不是战争的压力,我对气象的兴趣是零。”认识一个名为南希·哈金斯的女士,也许是芒格在这段压抑的服役时间里最幸运的事情。两个人经由芒格的妹妹玛丽介绍认识,几乎是一见钟情。谈了几个月的恋爱后,21岁的芒格和19岁的南希迅速闪婚。
婚后不久,他们便有了一个男孩,芒格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泰迪。1946年,22岁的芒格终于从美国陆军空军兵团退役,终于得以和自己的妻儿团聚。退下来后,聪明又爱读书的芒格琢磨起了回校深造的事宜。因为大二时,他就被应征入伍。到了军队,芒格更是因为政府分配而不得不在几个大学里辗转流离。所以一通乱读之后,芒格最终也没能拿到本科毕业证。于是他便借自己退伍军人的身份和“复员军人安置法案”的福利,申请了哈佛法学院。
▲年轻时的芒格
但因为没有本科学位,所以哈佛直接拒绝了芒格的申请。无奈之下,芒格只能走后门,找了芒格家族里的一位世交帮忙。而这个世交,就是哈佛法学院前任院长:罗斯科·庞德。虽然给芒格开了后门,但是他并没有给这位世交叔叔丢脸,来的第一年就拿到了奖学金。毕业时,芒格更是成了哈佛的12名荣誉优秀毕业生里的一份子。1948年,芒格本来想加入父亲的律师事务所,但是后来为了发展前途他还是带着妻子去了南加州,在那里的事务所当了一名拿着高薪的律师。而在此期间,芒格有了三个孩子,后来又在南帕萨迪纳修建了一座房子,并在房子里堆满了他想看的书。当在军营的小小梦想全部变为了现实时,芒格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满足又最幸福的人。而那时候,芒格怎么也没有想到,不幸竟然降临的如此之快。
1950年,因为美国在二战后吃足了战争红利,所以社会一片欣欣向荣。而就在举国欢庆幸福时,芒格却陷入了人生中的低潮:1953年,芒格受够了和妻子无休无止的争吵,提出离婚。紧接着,没过几个月,芒格的大儿子泰迪就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当时因骨髓移植尚未出现,谁得了白血病,就相当于得了绝症,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这对深爱大儿子的芒格来讲,无异于晴天霹雳。据芒格的朋友回忆,那时芒格在去医院探望完垂死的儿子后,会一个人走在街头失声痛哭。没了妻子,又失去了一个孩子,芒格近乎绝望。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没能从悲痛中走出来。
▲芒格与南希
为了让芒格迅速振作起来,好友便给他牵线搭桥,给芒格介绍了一位从斯坦福毕业,离婚又带了两个孩子的女性。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意外,这名女性的名字也叫南希,和他的前妻一个名。一开始,芒格并没没有谈恋爱的心思。因为二人都有孩子,芒格家里的两个女儿又特别喜欢南希家里的两个小哥哥,所以两家孩子经常凑在一起玩。而几次相处之后,芒格觉得他和南希两个人特别合拍:他们都喜欢孩子,喜欢高尔夫,还都喜欢去海边晒日光浴和去俱乐部跳舞。于是二人互生情愫,谈了几个月的恋爱后,1956年,两个人结婚了。
▲芒格一家
婚后,芒格在汉考克公园附近买下了一栋房子(至今他们仍住在那里),两人也把4个儿女都带到了新家,并又生了三儿一女,加起来一家十口,其乐融融。原本芒格以为他可能就这么平凡而普通的过一辈子时,家里突然传来了噩耗,芒格的父亲突然去世了。悲伤不已的芒格急忙回到老家料理父亲后世,却没想到,这次回家,却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1959年,芒格回到了老家。帮家里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后,芒格便和几个朋友碰了面。朋友中有个医生叫戴维斯,他对芒格说:“嘿!芒格,我有个很特别的人要介绍给你,我觉得你俩特别像!”芒格有些好奇,便在医生的组织下答应赴约,在奥马哈俱乐部的一个包间里,见到了自己一生的挚友和知己——巴菲特。二人初见时,芒格听到巴菲特的姓,又得知他是本地人,便好奇地问他是不是和巴菲特父子商店的主人有关系。
巴菲特爽快的承认自己就是商店主人的孙子,同时也吐槽了一下自己在那儿给祖父打工的“遭遇”,而芒格小时候也在那儿打过工,所以以此为切入点,两人很快聊了起来。结果一聊,两人就一发不可收拾。原本巴菲特性格比较强势,一般说话都会主导,但是那一天,巴菲特一反常态,安静的听芒格说话。而芒格,也听了巴菲特的投资业务和和对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哲学的见解。
那天,二人都各自带了妻子,两人却聊得旁无若人,据巴菲特的妻子回忆:
“他们最早相遇的那天晚上,尼尔·戴维斯把他们都请到这家餐厅来,我看着这两个人,心里想,尼尔把他们俩带到一起,是想要看这两个自负的人相互较劲吧?因为这是两个强势、爱说话、极其聪明的家伙。让我吃惊的是,沃伦居然肯安静下来,让查理掌握话语权。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那样的情况。沃伦总是掌控对话的一方,我从来没见到有谁能把这个角色抢走,那天晚上他把它让给了查理。这太少见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晚上。”
二人一见如故,越聊越投机,甚至一直聊到了咖啡馆闭馆。
即便如此,二人还是没聊够,又在这家咖啡馆约了第二次见面。
巴菲特说,“……那天夜里某个时刻,当查理为自己讲的笑话而笑得前俯后仰时,我知道我遇到气味相投的人了。”
此后,芒格因工作原因返回了洛杉矶,但是他们之间的交流仍没有断,甚至巴菲特还给芒格寄了长达9页的信件。
后来,巴菲特觉得:芒格只做个律师是在太屈才了,便想说服芒格来做投资。考虑到家庭因素,芒格没有立马答应,但是他把自己常年做律师时认识富豪客户介绍给了巴菲特。而巴菲特也正是凭此才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投资实业,人生迈向了全新的台阶。但芒格对于巴菲特的启发却不只限于此。
在没遇到芒格前,巴菲特早期的投资几乎都是一滩烂泥,开了头却没有结尾,投了钱却没有回报,又或者投了资金却因为没能辨别风险而亏得一塌糊涂。而芒格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教会巴菲特辨别风险,并告诉他如何在投资方向上做选择。对此,巴菲特甚至评价道:“……格雷厄姆教会我买便宜货,而芒格则推进了不要光买便宜货的投资方向……他用非比寻常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从猿变成了人……如果只听格雷厄姆的话,我会比现在穷得多。”正是因为这种毫无间隔的信任,两人才能在一个“蓝筹印花”项目正式携手,合作无间,并借此发迹。
▲巴菲特
当时,一些商家出售物品时会根据消费金额,附赠一些印花。而顾客在集齐这些印花后,就可以免费兑换一些小礼品,有点类似于超市的盖章,盖满了会送你一大包纸巾等小物件。而芒格发现,顾客在拿到印花后往往会随手一放,很多情况下找不到,或者由于集齐印花的时间太长就懒得去换,这就导致这家公司账面上有大笔的资金存放。这也就是说,如果能拿这笔钱投资,就可以用零成本得到本金去投资!芒格立马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巴菲特,两个人一合计,迅速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并借此获得了大笔的本金。之后,二人又用这种办法,在考察和商量过后,几乎以“零成本”先后投资并购了大量企业。而如今,这些企业都已成千上万倍,甚至更多的利润,回报了芒格和巴菲特,两人也由此发家。这么看来,可以说,没有芒格,就没有今天的巴菲特。
当然,芒格对于巴菲特的帮助不止于此。因为芒格的风险意识和好声誉,巴菲特不仅回避了很多风险,更是借此以低价收购入股了大量的公司,包括但不限于: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等投资。巴菲特曾开玩笑似的给芒格取了个“不先生”的绰号,因为芒格喜欢放长线钓大鱼,做事又稳健,总是在关键时刻跟他说“不”,这才让巴菲特免于“鸡飞蛋打”但同时,他也会尊重巴菲特的意见,如果巴菲特特别想投资,他就会全力支持。而到了今年,即便新冠疫情影响,两人比肩合作,投资虽然略有跌幅,可公司却依旧稳定。所以如此看来,芒格得“巴菲特”的右手、“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并非虚名。
如今,芒格已经96岁,却依旧喜欢隐居幕后,低调做人,闲余之时还喜欢做慈善。去年和巴菲特一同出席会议时,精神矍铄,吐字清晰,完全看不出这已经是一位近百岁的高龄老人。甚至还有很多人追问芒格:你究竟如何致富?你的投资理念和风险意识是什么?你为什么能一直保持这么好的声望?你是怎样面对失败的投资的?这个充满智慧的老人摇摇头,笑:“不嫉妒,不抱怨,不过度消费;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保持乐观的心态,交靠谱的人,做本分的事……都是些简单的道理,也都是些老掉牙的道理。做到了,一生受益。”这是他做人经商的哲学,也是他为人处世处世之道。一切,已经不尽在言中。
作者 | 吴昕
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
我有三个基本原则。同时满足这三个原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你应该努力去尝试:·别兜售你自己不会购买的东西。
·别为你不尊敬和钦佩的人工作。
·只跟你喜欢的人同事。
我这一生真是非常幸运:由于和沃伦同事,这三个原则我都做到了。
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
认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地,你会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不一定很快。但你这样能够为快速进步打好基础……每天慢慢向前挪一点。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像大多数人那样,你将会得到你应得的东西。
人生在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难题,非常棘手的难题。
我认为有三点有助于应付这些困难:
·期望别太高;
·拥有幽默感;
·让自己置身于朋友和家人的爱之中。
最重要的是,要适应生活的变化。
查理·芒格提到的10条人生的黄金法则
《穷查理宝典》,是查理·芒格2007年5月23日在南加州大学GOULD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从中他提到了10条人生的黄金法则:
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是黄金法则。你们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我看来,无论是对律师还是对其他人来说,这都是他们最应该有的精神。
总得来说,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在生活中能够赢得许多东西,他们赢得的不止是金钱和名誉,还赢得尊敬,理所当然地赢得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的信任,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有的时候你们会发现有些彻头彻尾的恶棍,死的时候既富裕又有名,但是周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死有余辜。如果教堂里满是参加葬礼的人,其中大多数人去那里是为了庆祝这个小子终于死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这样的混蛋死掉了,神父说:“有人愿意站出来,对死者说点好话吗?”
没有人站出来,好长时间没有人站出来,最后有个人站了出来,他说:“好吧,他的兄弟更糟糕。”
这不是你们想要得到的下场,以这样的葬礼告终的生活,不是你们想要的生活。
我懂得这个道理且一辈子都在实践它。
萨默赛特毛姆(Somerset Maugham)在他的小说《人性的枷锁》中描绘的爱是一种病态的爱,那是一种病,如果你们发现自己有这种病,应该赶快把它治好。
另外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可能会让你们想起孔子:“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
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它的长期大额投资业绩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出色的。
让伯克希尔在这一个十年中赚到许多钱的方法,在下一个十年未必还能那么管用,所以沃伦巴菲特不得不成为一部不断学习的机器。
人类社会在几百年前才出现了大发展,在那之前,每个世纪的发展几乎等于零。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的道理,你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我非常幸运。我读法学院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在我这漫长的一生中,没有什么比持续学习对我的帮助更大。
再拿沃伦巴菲特来说,如果你们拿着计时器观察他,会发现他醒着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是在看书。
他把剩下的时间大部分用来跟一些非常有才干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交谈,有时候是打电话,有时候是当面,那些都是他信任且信任他的人。
我想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人们必须拥有跨科学的心态,才能高效而成熟地生活。
在这里,我想引用古代最伟大的律师马尔库斯图鲁斯西塞罗的一个重要思想。
西塞罗有句话很著名: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出生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就会像一个无知的孩童。
这个道理非常正确,西塞罗正确地嘲笑了那些愚蠢得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
但如果你们将西塞罗这句话推而广之,我认为你们应该这么做:除了历史之外,还有许多东西是人们必须了解的。
所谓的许多东西就是所有学科的重要思想。但如果你对一种知识死记硬背,以便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知识对你们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你们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它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的日子里能自动地运用它们。
如果你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郑重地向你们保证,总有一天你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我已经成为我的同龄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
对于复杂的适应系统以及人类的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加清楚、更容易解决。
例如,如果你们想要帮助印度,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我要怎样才能帮助印度?”与之相反,你们应该问:“我要怎样才能损害印度?”
你们应该找到能对印度造成最大损害的事情,然后避免去做它。
也许从逻辑上来看两种方法是一样的,但那些精通代数的人知道,如果问题很难解决,利用反向证明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生活的情况跟代数一样,逆向思考能够帮助你们解决正面思考无法处理的问题。
让我现在就来使用一点逆向思考:什么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失败呢?我们应该避免什么呢?
有些答案很简单,例如,懒惰和言而无信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失败。如果你们言而无信,就算有再多的优点,也无法避免悲惨的下场。
所以你们应该养成言出必行的习惯,懒惰和言而无信是显然要避免的。
有一种叫做“自我服务偏好”的心理因素也经常导致人们做傻事,它往往是潜意识的,所有人都难免受其影响。
你们认为“自我”有资格去做它想做的事情,例如,透支收入来满足它的需求,那有什么不好呢?
嗯,从前有一个人,他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可是他大部分时间过得非常悲惨,原因之一就是他总是透支他的收入。
那位作曲家叫做莫扎特。连莫扎特都无法摆脱这种愚蠢行为的毒害,我觉得你们更不应该去尝试它。
总的来说,嫉妒、怨憎、仇恨和自怜都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
过度自怜可以让人近乎偏执,偏执是最难逆转的东西之一,你们不要陷入自怜的情绪中。
自怜总是会产生负面影响,它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如果你们能够避开它,你们的优势就远远大于其他人,或者几乎所有的人,因为自怜是一种标准的反应。
你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摆脱它。
在自己的思维习惯中消除自我服务的偏好,别以为对你们有利的就是对整个社会有利的,也别根据这种自我中心的潜意识倾向来为你们愚蠢或邪恶的行为辩解,那是一种可怕的思考方式。
你们要让自己摆脱这种心理,因为你们想成为智者而不是傻瓜;想做好人而不是坏蛋。
你们必须在自己的认知行动中允许别人拥有自我服务的偏好,因为大多数人无法非常成功地清除这种心理。
人性就是这样,如果你们不能容忍别人在行动中表现出自我服务的偏好,那么你们又是傻瓜。
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法律顾问曾经做过《哈佛法学评论》的学生编辑,是个聪明而高尚的人,但我亲眼看到他毁掉了自己的前途。
当时那位能干的CEO说有位下属做错了事,总顾问说:
“哦,我们在法律上没有责任汇报这件事,但我认为那是我们应该做的,那是我们的道德责任。”
从法律和道德上来讲,总顾问是正确的,但他的方法却是错误的。
他建议日理万机的CEO去做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而CEO总是把这件事一推再推,因为他很忙,完全可以理解,他并不是故意要犯错。
后来,主管部门责怪他们没有及时通报情况,所以CEO和总顾问都完蛋了。
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说服技巧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的那种,他说:“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人类自我服务的偏好是极其强大的,应该被用来获得正确的结果。
所以总顾问应该说:
“喂,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会毁掉你的,会让你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我的建议能够让你免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种方法会生效的。你们应该多多诉诸利益,而不是理性,即使是当你们的动机很高尚的时候。
另外一种应该避免的事情是受到变态的激励机制的驱动。
你们不要处在一个你们表现得越愚蠢或者越糟糕,它就提供越多回报的变态激励系统之中,变态的激励机制具有控制人类行为的强大力量,人们应该避免受它影响。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约翰·伍登(JohnWooden)提供了一个示范性的例子。
伍登曾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教练,他对五个水平较低的球员说:“你们不会得到上场的时间——你们是陪练。”
比赛几乎都是那七个水平较高的球员在打的。
嗯,这七个水平高的球员学到了更多——别忘了学习机器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独享了所有的比赛时间。
在他采用非平等主义的方法时,伍登比从前赢得了更多的比赛。
我认为生活就像比赛也充满了竞争,我们要让那些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为学习机器的人发挥最大的作用。
如果你们想要获得非常高的成就,你们就必须成为那样的人。
你们不希望在 50 个轮流做手术的医生中抓阄抽一个来给你们的孩子做脑外科手术。
你们不希望你们的飞机是以一种太过平等主义的方式设计出来的。你们也不希望你们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你们想要让最好的球员打很长时间的比赛。
我经常讲一个有关马克斯·普朗克的笑话。
普朗克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到德国各地作演讲,每次讲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关于新的量子物理理论的,时间一久,他的司机记住了讲座的内容。
司机说:“普朗克教授,我们老这样也挺无聊的,不如这样吧,到慕尼黑让我来讲,你戴着我的司机帽子坐在前排,你说呢?”
普朗克说:“好啊。”于是司机走上讲台,就量子物理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
后来有个物理学教授站起来,提了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演讲者说:“哇,我真没想到,我会在慕尼黑这么先进的城市遇到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想请我的司机来回答。”
我讲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表扬主角很机敏。
我认为这个世界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普朗克知识,它属于那种真正懂的人;他们付出了努力,他们拥有那种能力;
另外一种是司机知识,他们掌握了鹦鹉学舌的技巧;他们可能有漂亮的头发,他们的声音通常很动听,他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其实他们拥有的是伪装成真实知识的司机知识。
如果你们在生活中想努力成为拥有普朗克知识的人,而避免成为拥有司机知识的人,你们将遇到这个问题,到时会有许多巨大的势力与你们作对。
我可以强迫自己把许多事情做得相当好,但我无法将我没有强烈兴趣的事情做得非常出色。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你们也跟我差不多。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要想办法去做那些你们有强烈兴趣的事情。
还有就是,你们一定要非常勤奋才行。我非常喜欢勤奋的人。
我这辈子遇到的合伙人都极其勤奋。
我想我之所以能够和他们合伙,部分原因在于我努力做到配得起他们,部分原因在于我很精明地选择了他们,还有部分原因是我运气好。
我早期的生意上曾经有过两位合伙人,他们俩在大萧条期间合资成立了一家建筑设计施工公司,达成了很简单的协议。
“这是个两个人的合伙公司。”他们说,“一切平分。如果我们没有完成对客户的承诺,我们俩要每天工作 14 个小时,每星期工作7天,直到完成为止。”
不用说你们也知道,这家公司做得很成功。我那两位合伙人广受尊敬。
他们这种简单的老派观念几乎肯定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结果。
你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公平的打击,有些人能挺过去,有些人不能。
我认为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的态度能够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反应。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倒霉,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
他认为每一次不幸都是吸取教训的良机。
人们不应该在自怜中沉沦,而是应该利用每次打击来提高自我。
他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影响了最优秀的罗马帝国皇帝马库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以及随后许多个世纪里许许多多其他的人。
爱比克泰德自拟的墓志铭:“此处埋着爱比克泰德,一个奴隶,身体残疾,极端穷困,蒙受诸神的恩宠。”
现在爱比克泰德就是这样被铭记的:“蒙受诸神的恩宠。”
说他蒙受恩宠,是因为他变成智者,变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且教育了其他人,包括他那个时代和随后许多世纪的人。
我还有个道理简单地说说。我的爷爷芒格曾是他所在城市唯一的联邦法官,他担任这个职位长达40年之久。
我很崇拜他。我的名字跟他相同。我对他非常孝顺,我刚才还在想:“芒格法官看到我在这里会很高兴的。”
我爷爷去世许多年了,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接过火炬,传达他的价值观。
更好的制度是一张无缝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网。没有太多稀奇古怪的程序。
只有一群可靠的人,他们彼此之间有正确的信任。
那是玛约医疗中心手术室的运作方式,如果那里的医生像律师那样设立许多像法律程序那么繁琐的规矩,更多的病人会死于非命,所以当你们成为律师的时候,永远别忘记,虽然你们在工作中要遵守程序,但你不用总是被程序牵着鼻子走。
你们生活在应该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培养一张无缝的信任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