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的海鞘一旦找到住的地方就会吃掉自己的脑子,海鞘吃掉自己的脑袋变为什么物种
文丨熊宝包
图丨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住在沿海地区或者喜欢吃海鲜的,应该对海鞘这道美味不陌生。海鞘又名“海凤梨”、“海菠萝”,北方一些沿海地区也会把它叫做“海奶子”。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海鞘成熟的时候,外形看着像茄子或者花朵,喜欢固定在船舱底部、海底以及礁石上。乍一看, 它就像是一种海底的植物。实际上,海鞘是一种动物,而且是一种对自己相当狠的动物!
胖嘟嘟的海鞘
海鞘奇特的繁殖方式大多数的海鞘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动物,同一株海鞘既可以产生精子也可以产生卵子。但是它们不能通过自己给自己受精进行繁殖,因为精子和卵子成熟的时间不一样,必须要另外一株海鞘配合繁殖。
简而言之,就是一株海鞘既可以当爹也可以当妈,看情况需要。而且,海鞘不仅仅能进行有性繁殖,它们还可以无性繁殖。
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繁殖的对象,成熟的海鞘会通过无性繁殖,以“发芽”的方式长出一个小海鞘,就像树枝分杈一样。小海鞘附在母体上发育成熟之后,就可以脱离母体,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值得一提的是,以无性繁殖出来的新海鞘,不具备母体那种无性繁殖的能力。必须要通过有性繁殖,才能衍生下一代。难道,这是海鞘“计划生育”的一种?
尽管无性繁殖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海鞘凭借着自己特殊的繁殖方式,很快就成为一种遍布全球的海鲜。即使它们在发育的过程中吃掉自己的脑子,也不会使得种族数量减少。
为了生存能有多狠?海鞘吃掉了自己的脑子别看海鞘扎根在海底一动不动,它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动物。小的时候,海鞘长得像小蝌蚪,但长大了就变成一朵“花”,固定在一个地方。
作为一种脊索动物,海鞘在动物界中的等级和咱们人类差不多。
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包含有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特征是个体在发育的某个程中(全程)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
由于海鞘的脊索在尾部,所以它们属于尾索动物。但是,海鞘的尾索只能短时内存在。刚出生的时候,长得像小蝌蚪的海鞘有脑子、有心脏、有腮,还可以自由活动。
它们需要在12个小时之内,游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固定在这里不再动弹。
等落地之后,海鞘就开始进行“逆行变态”(Retrogressive Metamorphosis)。所谓“逆行变态”,就是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让自己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
海鞘先是把自己作为动物的标志之一——尾索抛弃掉,然后将神经索退化成神经节。再从体内分泌出属于纤维素的被囊素包裹身体,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是植物。
经过变态发育之后,原本还可以在海里自由活动的海鞘,只能像海底植物一样“虚度光阴”,张开自己的嘴巴,等着吸食海水里的浮游生物。
而已经没有用且耗能高的大脑(大脑耗能占总耗能的四分之一),大部分会被它们当成发育的养分直接吃掉……只留下一部分脑子控制内脏和呼吸孔。
这个时候的海鞘,其实已经和“植物”类似,不会动不会思考。
海鞘发育示意图
如果能破解海鞘的“秘密”,人类医学将进入新的层面由于被固定在原地不能动弹,海鞘可以躲避很多捕食者的猎杀,但依然会有一些动物以海鞘为食。所以,它们在“逆行变态”的过程中,也保留了一定防御机制——遇到危险时直接喷射自己的内脏。
早年,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动物学家申卡尔和戈登,在对一种名为“Polycarpa mytiligera”的海鞘进行研究时,发现它们能像海参一样通过喷出内脏(胃、肠和部分直肠)保命。
喷出自己内脏的海参
因为很多鱼类不喜欢内脏,所以当海鞘喷射内脏的时候,大多数鱼类都会嫌弃地躲开。随后经过多次研究,它们发现66个“Polycarpa mytiligera”海鞘样本中,有47%会喷射内脏。
内脏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说不要就不要呢?对于一般的动物而言,没了内脏就等于死亡。但海鞘就很特殊:它们的内脏能重生。大概12天,海鞘就可以长出新的内脏。
海鞘内部结构
因此,海鞘这个强大的修复能力,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目标。如果能够破解其中的奥秘,人类的医学技术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
另外,海鞘的研究价值还体现在它们的“逆行变态”中。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的进化,都是朝着更高级的方向进行的。
但是海鞘这种发育方式,本质上是一种退化。放弃了高级的大脑、神经;退化成更加简单的结构。这种“逆行”是不是意味着脊索动物的起源?所以,海鞘在研究脊索动物的起源这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后记:海鞘从动物变“植物”,最后却变成食物一开始的时候,人类以为固定在船舱底下的海鞘,是一种有害的海洋生物。结果偶然间发现,这种胖嘟嘟看着像菠萝的海鲜,还挺好吃。后来又发现,它们的营养价值很高。
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而且还不会动。所以海鞘很快就被人类端上了餐桌。
海鞘为了从动物变植物付出了太多,牺牲大部分脑子、退化神经索。万万没想到,它们最后变成了餐桌上的食物。它们也不会想,毕竟脑子已经没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