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杀动物小孩的心理,为什么有人会虐待动物

宠物先生 宠物资讯 2022-10-15 124 0

有人问:动物也是一条小生命,长得又那么可爱,怎么有人对此下得了手?况且动手的人还是个孩子……人心都是肉长的,难道是心理有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也虐待小动物?他们的行为背后到底在告诉父母什么?阅读完这篇文章你或许就明白了。

许多成年人很喜欢小动物,孩子也不例外。小时候,我住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小动物,最受人们宠爱的非小狗莫属了。但是,每户人家的小狗品种不同,有的温顺可人,有的凶神恶煞,让人产生恐惧感。后来因为村子里陆陆续续出现了许多人被狗咬伤的事件,有些小狗不得不被杀害,或者卖掉,就此成为了餐桌上的美食。

小时候,我亲眼目睹村里人杀狗的过程,好一阵子做噩梦,我暗下决心:对于我自己家的狗只有爱,也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它。直到有一天早晨,小狗一动不动地趴着地上奄奄一息时,我非常难过地看着它却也没能逃过一劫,最后得知是半夜被坏人下毒害死了。为此,我难过了很久。

邻居小美家养了三只小猫,她喜欢得不得了,每天给小猫到河里抓鱼吃,给它们准备专属的猫床,陪它们玩耍。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小动物,并且会善待小动物的。有些孩子对动物“恨之入骨”,见到小动物恨不得一棍子打死,有的把猫的毛用火点着,看着小猫嘶声的叫声,他们还笑个不停。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为什么有些孩子就这么忍心呢?

01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虐待小动物?

人之初,性本善,讲的就是人生来都是善良的,那到底孩子经历了什么让他的心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还是另有隐情?孩子伤害小动物,看起来是件非常“残忍的”事情,一般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其实,在孩子出现虐待小动物行为的背后,一样也有他的不为人知的“伤痛”。

【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除了有些是因为好奇心外,在很大程度上,孩子虐待小动物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郁闷,缓解紧张情绪,实际上,这是他们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

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亮亮,他2岁多在游乐场玩耍,不小心食指侧面被锋利的东西划破了一道深深的口子,当时鲜血直流,送到医院时,医生说要尽快缝针。孩子一听到缝针就哭着喊着说:“妈妈,我不要缝针,我不要缝针”。当时,妈妈也被吓坏了,脑子一片空白,连安慰孩子的话都不会说了,医生说孩子不能打麻药,五六个成年人强行按住孩子缝完了针。从那一次以后,孩子性格大变,原本个性和善的亮亮,如今已经变成了见谁打谁打“小恶魔”。有时连小动物都不放过,拿着棍子就敲,经常用脚用力地踢家里的狗狗。妈妈也特别苦恼,到底是什么让孩子性情大变,令人匪夷所思,后来才发现和那次手指划伤加上缝针等创伤经历有关。

亮亮妈妈终于知道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因为孩子手指被划伤,加上被强迫缝针,可以说双重创伤经历,所以才造成了孩子突如其来的攻击行为。其实,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需要一定的承受能力,孩子还太小,是远远超出了心理和年龄可以承受的范围。

【研究发现,当人类个体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的时候,他的攻击性行为就会被激发出来。但是,并不是所有所有的攻击性行为都可以得以进行,于是,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攻击性”(不满),他便会找一个替罪物体。很多孩子虐待小动物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02

如果孩子虐待小动物的行为没有被积极引导,而是任其发展,会出现什么后果

儿童心理学:孩子出现什么行为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最终让不当行为逐渐蔓延开来。在问题出现的关键时期,父母事先了解问题,以及如何引导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一、影响孩子感受爱,表达爱能力。

孩子0-5岁是孩子感受爱,学习如何爱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小时候经常得不到父母的爱,或者父母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感受爱和如何爱的机会,孩子就很容易把情感缺失的愤怒转嫁到外界的人、事、物上面,包括虐待小动物,等成年后,孩子因此就丧失了爱的能力。

例如,一个孩子经常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他的情感发展就会比较稳定,孩子会感受到周围的人是友善的,环境是安全的,自己是被爱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都比较健康,懂得孝敬父母,体谅他人,成人后的婚姻和事业都比较幸福和顺利。

又例如:有的孩子哭半天没有人回应他,哭的时间长了就哭累了,久而久之,他便知道哭没有用,但是他内在已经形成了一种记忆。到成年就会发现,有的人为了个停车位,只要看到别人抢先一步就火冒三丈,有人一句话就跟你吵得头发都能竖起来,这就是在一岁的时候哭没有人管的那些人,他小时候的痛苦被唤醒了,所以说成年人暴躁的喊叫和他小时候的成长是有关的。因此,父母早期的情感培养对于孩子未来的人生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0-6岁的感受爱和表达爱的的关键期,是孩子最需要爱和关注的时候,得不到爱的孩子就丧失了感受爱的能力,也就无法学习如何爱他人。爱得不到正常的流动,难免会出现扭曲心理。许多未成年人犯罪都和童年爱的缺失有关。】

其二、出现心理问题。

当发现孩子会虐待小动物时,起初孩子可能是因为好奇心,如果长期这样做父母就要去细心观察,孩子在有压力状态下的任何行为反应。如果他的发泄经常出现摔东西,伤害他人,虐待动物,父母就要及时纠正。否则,等到成年就容易做出格事情,出现人身攻击和伤害他人等行为。

【说来说去,都是人和人的关系问题。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根本,人类所有的问题追溯最终的根源都是因为缺爱,缺爱是一切的根源。当一个人内在缺爱,他要感觉被爱,他才会学会如何与人处关系,反之,会生出占有欲,对爱产生恐惧。外面所有关系的问题,都是我们内在创伤的投射。】

缺爱的孩子,终归需要用一生去疗愈有缺憾的童年。特别是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学习有压力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

否则,孩子很容易出现以下心理问题:

冷漠、没有责任感;没有任何情感;法有同理心,无法理解他人;没有意志力,没有道德观念,甚至都没有了恐惧心理;无法形成规则意识,丧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悔改之心;没有了罪恶感;

许多成年人犯罪,或者未成年人犯罪都事出有因,90%以上和原生家庭的教育脱不了干系。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的破裂、父母婚姻的不幸、孩子童年经历的创伤等问题,都需要有一个积极的出口帮助孩子疏导,反之,有些还会导致反社会型人格。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如果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么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当一个孩子出现偏激行为,攻击性行为、暴力行为,首当其冲,那一定是家庭教养出了问题。

其三、出现校园暴力

丹.奥维斯是挪威伯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专门研究中小学校园社交暴力现象。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都开始关注校园暴力,发现校园暴力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影响。一般情况,情绪暴躁的人更容易出现暴力行为,他们更多时候欺负的对象是那些性格内向孤僻、人缘弱的孩子。

例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有些幼儿就比较喜欢抢玩具,抢不到就打人。有的孩子一点不如意在家就打大人,家长不但不批评,对于幼儿的打人行为还哈哈大笑,这样反而促使幼儿形成错误地认知。研究发现,凡是喜欢打动打人的孩子,父母大多也喜欢打孩子。他们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暴力行为,喜欢欺负他人。

有一次,我曾经所在的幼儿园中班的一位4岁男孩,因为和同学发生点小摩擦,男孩打了同学。等到放学后老师只是把事情告诉家长,让家长回家也正确引导下孩子,发现孩子最近频繁喜欢动手打同学,老师话没说完,爷爷一巴掌打在了男孩的脸上“我跟你说过不要大人,你怎么又打人了,下次再打人我也会打你……”。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让孩子学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反而让孩子感到愤怒和无助。

当孩子出现问题,有的父母首先做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几秒钟不到就上火,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孩子的注意力瞬间转移到恐惧,或者如果抵抗上面,哪里还知道自己错了,他只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了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以阿德勒心理学为背景的著作《正面管教》一书中有详细的说明,当孩子出现不恰当的行为问题时,如果父母采取的是语言暴力,或者惩罚时,孩子的反应一般有四种:

*怨恨:“这样对我太不公平了,我不再相信你们这群大人。”

*报复:“虽然我输了,你赢了,但我还会扳回来的,我要报复。”

*叛逆:“我就要对着干,证明你们不能把我怎么样,我也不会按你们的方法做。”

*逃避:

变得偷偷摸摸、逃避:“不要被大人发现了。”逃避自我:“我不是个好孩子,我是个坏孩子。”

作者版权使用图

既不能惩罚,又不能通过打骂来教育孩子,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03

对于会虐待小动物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引导

1、了解孩子正在面临的压力源

一个人只有在精神遭受极大压力大时候,才会在行为层面表现出来。父母可以通过孩子的行为来了解孩子的压力反应,有效地给予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避免利用惩罚、以暴制暴的手段处理问题。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什么原因会让孩子感受到压力?

经常被强迫做事情,感觉不到自己被爱,出现习得性无助等都是压力大的最大根源。如图所示:

作者原创图

奥地利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端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孩子只有在感受到归属和爱的时候,才能发展出归属感和价值感。反之,孩子就会通过不当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要么出现权力之争、报复、自暴自弃等行为。

▪️孩子出现压力时的表现有哪些?

「情绪变化」

易怒、紧张、忧愁、焦虑、烦躁不安等。

「身体变化」

磨牙、经常尿床、尿频、皮肤长疹、呼吸不均匀、头痛、肠胃不舒服、容易疲倦等,都可能属于压力问题。

「平日习惯变化」

暴饮暴食、入睡困难、半夜惊醒、睡眠不深、睡不安稳、食欲不好等。

「行为变化」

说脏话、喜欢攻击行为、经常苦闹、容易退缩、注意力不集中、咬手指、自虐行为等。

▪️父母如何积极引导孩子面对压力,学习处理压力的情绪?

处理压力情绪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说出压力事件

父母需要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学会基本用语言表达的方式,说出压力事件,例如:

“我最近学习的科目有点多,我感觉有点压力。”

“我的玩具被妹妹抢走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不想吃太多饭,如果一定要我吃完,我感到有压力。”

“今天乐乐打我了,我不喜欢打人的小朋友。”

……

第二步:找到自己的感受

感受通常是一个词,每一个不愉快的压力事件都会带给人一种负面的感受,例如:

“没经过我同意就拿我的东西,我感到很生气。”

“总是让我吃好多饭,我感到很愤怒。”

“爸爸经常不能陪我看书,我感到很无聊。”

“爸爸妈妈又吵架了,我感到很害怕。”

“我考试没考好的时候,我感到很沮丧。”

……

第三步:处理压力情绪

借助外力来发泄情绪痛快地哭一场让情绪选择轮来帮忙去做一些自己感到开心的事和正能量的人做朋友

这些都是处理压力情绪的方法,父母多一些积极引导,自己先学会处理压力,孩子自然而然也能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压力情绪了。

2、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在课堂里,我经常问家长一个问题,爱是一个动词还是名词?一半人说是动词,一半说是名词。其实,我们说的爱更多的是父母对自己的爱,对孩子的爱,对家人的爱,这力说的爱是一个动词。一个孩子,懂得爱自己,爱家人,爱周边的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

如何爱自己----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伤,照顾自己的心情,除了身体,还有心理方面。可以通过看绘本故事《我们的身体》让孩子知道生命的宝贵。

如何爱他人----尊重身边的人,从如何说话,如何对待别人开始做起。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不做危险的事情,愿意主动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父母们之间在平时的谈话沟通中,言行举止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如何爱护周边的环境----包括爱身边的小动物,不破坏公共产物,不破坏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不伤害小动物等。父母多带孩子去动物园、花鸟市场、植物园参观、了解更多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和技能。

学会如何爱自己,爱他人,爱周边的环境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能力,这是孩子受益一身的品格和技能。

蒙台梭利博士说过,“幼儿是成人之父!”也就是说,成人的种种品性与能力的基础大多是在小时候形成的。幼儿期的教育状况孕育了成年期的发展潜质。

3、进行规则教育,纠正不良行为

规则=界限 ,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父母必须要和孩子有一个界定。成人也难免会犯错误,更别说孩子了。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指责和批评。如何界定呢?有三个原则:

01 伤害自己的事情不做

02 伤害他人的事不做

03 破坏环境的事不做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说过,管教孩子的三点黄金法则: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这也是每个为人师,为人母都要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去遵守的规则。

如卡尔•威特所言:“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需要尊重、平等和鼓励,父母最大的任务,在孩子还不能独立走出社会的时候,除了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其次,还需要教会孩子耐以生存的本领---爱的能力。无论走到哪里,懂得爱的人,就懂得如何幸福。

我是@灵动育儿,国际鼓励咨询导师,正面管教导师候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致力于每年帮助1000位父母解决育儿中的难题,轻松育儿,灵动做父母。如果我的文章可以为你提供帮助,欢迎你关注、点赞、留言,谢谢!(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虐杀动物小孩的心理,为什么有人会虐待动物

虐待动物的小孩是什么心理,是家庭教育缺失吗?

尽管孩子年龄小不听话,但是动物也是一个硬生生的生命,孩子没轻没重的虐待,尽管父母们一直觉得孩子发生虐待动物的情形和暴力行为没有立即的联络,可是依据科学研究数据调查报告,虐待动物和暴力倾向实际上 具有着本质关系。

一、孩子虐待动物到底是由于好奇心或是由于本性残酷?

以前这些迫害少年儿童生命的犯罪分子,都残害或是虐待过动物,而88%的虐待少年儿童的家庭生活中就会有存有虐待动物的个人行为。在家庭暴力自然环境成长的孩子会抑止对小宠物的爱,与此同时也会作出一些对动物的虐待个人行为,乃至未来成长以后也会变成 家庭暴力的主导者,发生一个恶变的循环系统。

孩子想依靠柔弱动物发泄自个的心态。针对一些孩子虐待动物的个人行为,实际上是由于她们本身心里存有压抑感心态的主要表现,假如孩子长期日常生活在一个家中,气氛不和谐的条件中,就很容易发生轻度抑郁,这时就必须依靠外部能量来发泄自个的心情和压抑感。


更改教育模式

许多父母在文化教育孩子的环节中,一直喜欢用一些粗鲁简易的棍棒教育去看待孩子,长期出来会让孩子留有心理创伤,与此同时也会效仿父母的非法手段去看待别的强大的生命。因此父母应当及早的改变现状的教育模式,多给孩子激励和赞誉,用爱和细心去看待孩子的发展,不必给孩子增加过大的负担或是用暴力倾向去教导孩子,那样会让孩子的身体健康遭到很大的危害。

多塑造孩子的善心,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多带孩子出来 和一些小动物触碰,让孩子了解动物和大家一样有着生命会体验到痛疼,让孩子的善心和怜悯之心获得塑造,在有水平的情形下,在家里喂养一些动物,让孩子担负起照料它们的义务,在那样的环节中增进感情,掌握微生物生长习性,而且能够 进一步的去掌握动物那样的人群,产生对他们恰当的认知。

劝阻孩子的各种不良行为

当发觉孩子在日常日常生活发生一些暴力倾向,比如说辗压小玩具或是是虐待动物的情况下,做为父母一定要明白立即劝阻孩子告知孩子那样的行为表现是错误的,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毁灭性个人行为,父母能够 合理的处罚,让孩子记牢经验教训。与此同时当孩子明白爱惜和照料小动物的情况下,父母就应当激励和赞誉他,让孩子了解这种的行为表现是合理的。

每一个孩子本应该是这一全世界的天使宝贝,做为父母大家一定要明白关爱她们心里这片纯粹的土壤层,不必让恶的种籽跌落出芽,让孩子变成 一个太阳积极主动的人,这也是人们对家中的义务,也是对社会发展的义务。

虐杀动物小孩的心理,为什么有人会虐待动物

宜宾一男童偷走宠物店小狗,当街抱摔虐打,男孩为何会做出如此残忍的举动?

在四川宜宾的一家宠物店内,发生一件让人热议事情。一名小男孩趁着宠物店员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将一只小狗偷走,并当街对其摔打。

引起儿童出现虐待动物的举动,很可能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儿童模仿大人,另一个是儿童错误发泄情绪,还有一个是儿童认知错误。

男童偷走小狗,当街抱摔虐打。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一般儿童是善良、单纯、可爱和有爱心的化身,人们很少将儿童与虐待动物联想在一起。

可网上一段视频让很多网友感到震惊,视频中一个看似还是小学生模样的男童,将一条小狗高高举起,又狠狠摔下。

期间小男孩怕被大人发现,还四处张望有没有人看见他。看见没有人注意到他,又继续踢了小狗两脚。据悉此件事情发生在四川宜宾,男孩并非是狗主人。

这只小狗是附近一家宠物店的狗,小男孩趁着店员不注意偷偷将小狗偷出来,然后便发生了视频中让人惊掉下巴的事情。

有路过的好心人不忍再看到小狗受虐,前去阻止小狗才获救。小狗被送去检查时已经奄奄一息,腿也被摔断了。

小狗后续治疗费用大约需要六千元,宠物店主找到男孩的家长,希望对方能支付这笔治疗费。但男孩的家长表示,会用市场价两千元买下小狗,并不会支付治疗费。

面对六千元的治疗费和两千元的宠物狗价,一般人都会选择后者。毕竟狗的性命已经被明码标价,相当于一件物品,男孩家长按价赔偿合情合理。

有网友对此事表示谴责,觉得狗也是一条生命,不应该被虐待。因为宠物狗不属于保护动物,男孩的行为并不属于违法,也能算道德上的偏差。

还有的网友担心男孩的心理健康,劝家长趁早带孩子做个心理测试,防止孩子长大做出其他暴力行为,反而害人害已。

为何儿童会出现虐待动物的行为?

儿童天真幼稚,纯洁灿烂,为何会出现让人惊叹不已地虐待动物事件呢?其实大概的原因主要有三点,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儿童模仿大人导致的。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喜欢模仿身边最亲近的人,这也说明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如果大人曾出现踢踹动物或乱发脾气,孩子也会模仿大人的样子行事。儿童的认知是有限的,他不清楚大人为何去踢踹动物,就学着家长的模样选择比自己小的动物下手。

然后,儿童错误发泄情绪。家长有怨气有压力会选择拿孩子出气,看见孩子稍有错误就会拍桌子跺脚,指着孩子鼻尖骂。

可孩子也有负面情绪,因为不知道怎么发泄,也不会处理负面情绪,所以便选择危害性较小的动物下手。

最后,儿童认知错误。有些家长十分溺爱孩子,不仅将孩子宠上天,还让孩子觉得天下为他独尊。这样的孩子总是有一种优越感,总是想去支配别人。

可其他的孩子自然不喜欢被支配,于是便选择弱小的动物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可能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觉得是小狗的错,这便是一种认知错误。

当孩子出现虐待动物的情况,大家不要上纲上线急着去谴责孩子,应该先弄清楚孩子为何要这样做,再对症下药。

孩子还小,家长及时干预对孩子进行教育,倾听孩子的心声,想必孩子会知道对错。谁小时候没干过几件错事,难道长大就都成为罪犯了。

孩子异常行为家长要及时关注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个严苛的父母并不会培养出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一个热爱生活的父母并不会培养出厌世的孩子。

当孩子出现虐待动物的行为,父母不要忽视更不要自我安慰。鸡肉大家都吃过,如果让一个成年人去杀鸡可能他都会犹豫一会儿。

可一个孩子如果无视生命的价值,用残忍方式虐待动物,家长就要高度重视一下。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教育出现问题,或是孩子发生了哪些心理变化。

不过家长不需要过分焦虑,可以先去咨询心理医生,在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儿童也可能是受暴力游戏和电影的影响,才会出现虐待行为。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网络的诱惑。在网络世界里有形形色色的信息,其中就包括一些少儿不宜的暴力场面。

这就需要家长多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给孩子讲正能量的故事,让孩子远离暴力场面,久而久之孩子便淡忘了。

言到此处

四川宜宾一男孩偷拿宠物店小狗,并抱到街道对其进行虐待,小狗奄奄一息。儿童出现虐待的行为很可能有三个原因,分别是模仿大人、错误发泄负面情绪和认知上的错误。